深圳市人民醫(yī)院2024年第三季度論文產出持續(xù)取得良好成效
2024年第三季度,深圳市人民醫(yī)院科研論文產出持續(xù)取得顯著成效。在全體科研人員的共同努力下,從2024年7月1日至9月30日,SCI-E數據庫共收錄深圳市人民醫(yī)院的科研論文219篇,其中以Article和Review類型發(fā)表的論文達207篇;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署名論文131篇;中國科學院1區(qū)期刊論文52篇,2區(qū)期刊論文68篇,3區(qū)期刊論文54篇,4區(qū)期刊論文33篇。這些成果展現了醫(yī)院在臨床科研領域的持續(xù)突破和學術貢獻。
2024年7月,陳純波教授作為通訊作者在期刊Anesthesiology(中國科學院1區(qū),IF:9.3)期刊上發(fā)表了題為《Effects of an Early Intensive Blood Pressure-lowering Strategy Using Remifentanil and Dexmedetomidine in Patients with Spontaneous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A Multicenter, Prospective, Superiority,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的研究論文。
該研究的目的在于驗證使用瑞芬太尼(remifentanil)和地塞米松(dexmedetomidine)作為治療手段的降壓策略在自發(fā)性腦出血患者中的療效和安全性。研究特別關注臨床急性期內,高血壓(收縮壓≥150 mmHg)患者的血壓控制情況,目標是評估這種抗高血壓治療方案是否能有效提升降壓率,并比較其與標準治療方案的效果。通過該試驗,研究者希望為急性自發(fā)性腦出血患者的血壓管理提供更有力的證據支持。這項多中心隨機對照試驗表明,瑞芬太尼與地塞米松聯合用藥方案在急性期內顯著提高了患者1小時內的血壓控制率,但同時也伴隨一定的心動過緩和呼吸抑制風險。在收縮壓≥150 mmHg的自發(fā)性腦出血患者中,盡管存在一些安全性風險,使用瑞芬太尼和德克薩美松的協(xié)議比標準管理在1小時后的收縮壓控制上具有顯著優(yōu)勢。這項研究通過嚴謹的設計和實施,驗證了瑞芬太尼和德克薩美松聯合降壓策略在特定患者群體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為進一步的臨床應用提供了科學依據。
2024年9月,深圳市人民醫(yī)院消化內科曹志博士作為第一作者在國際期刊Advanced Healthcare Materials(中國科學院1區(qū),IF:10)發(fā)表了題為《Letrozole-Based Near-Infrared Dynamic Imaging Targeting Ductal-Vascular RhoJ From Pancreatic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to 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的研究論文。
該研究中強調了LTZi-MHI148在利用近紅外I/II成像監(jiān)測與新生血管生成相關的癌前病變導管內瘤變中RhoJ過表達方面,在胰腺導管腺癌(PDAC)早期檢測和靶向治療方面的具有轉化潛力。
2024年8月,深圳市人民醫(yī)院超聲科黃志彬醫(yī)生作為第一作者在期刊Photoacoustics(中國科學院1區(qū),IF:7.1)上發(fā)表了題為《Optimizing breast cancer diagnosis with photoacoustic imaging: An analysis of intratumoral and peritumoral radiomics》的研究論文。
這項研究揭示了光聲(PA)成像在乳腺癌放射組學中的巨大潛力,特別是將5毫米腫瘤周圍特征與腫瘤內部特征相結合的優(yōu)勢。該方法不僅超越了基于臨床數據的模型,還強調了全面放射組學分析在準確表征乳腺結節(jié)方面的重要性,展示了光聲成像技術的臨床應用前景。
深圳市人民醫(yī)院始終堅持臨床科研與醫(yī)療實踐相結合,以高水平成果推動健康事業(yè)發(fā)展。未來,醫(yī)院將繼續(xù)推動學科交叉研究,加強國際合作,產出更多高質量的科研成果,助力臨床醫(yī)學發(fā)展。
【收藏此頁】 【打印本頁】 【關閉窗口】